近日,香港優才及專才協會代表受特區政府邀請,出席了多場由特首及政務司長、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等特區政府官員主持的《2024年施政報告》諮詢會,圍繞特區政府的人才政策等提出了多項建議。

香港優才及專才協會是唯一一個以促進通過優才、專才和高才計劃來港人才交流、加強與香港社會融合的非牟利機構。2013年成立以來一路推動不同背景的新來港人才融入香港、扎根香港、服務香港。近幾年協會一直積極參與特區政府施政報告諮詢會並提交了《人才政策建議書》,從「引才、聚才、用才、留才」四個方面為本港整體人才政策提出了一系列建議,目前在各方努力下,特區政府的搶人的才政策富有成效。

最近召開的中央二十屆三中全會更提出支持港澳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港澳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的機制。香港的人才高地建立好,能更好地為國際金融、航運及貿易這三個中心服務,“三個中心一個高地”亦是國家賦予給香港的未來發展的定位。

因此,特區政府需要改革人才制度,為香港、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國家吸引更多國際高端人才,所以今年我們建議在關注繼續優化引才的同時,更加關注點樣留住並用好這批人才,並特別建議以下幾點:

第一、引才方面
1、對優才專才來講,建議增加入境處和優專才諮詢委員會的人手,引入更多電子化,甚至AI技術,保證審批品質的同時,進一步加快審批的速度;

2、有別于現有申請到批准的模式,建立一套新的對於頂尖優才的引才制度,例如對於諾貝爾獎獲得者,世界冠軍、奧運金牌運動員,如果對香港的發展有利,香港應該主動出擊,不需要他們自己來填寫申請,而是由政府、或政府認可的機構主動全程幫助人才申請來港,以體現對頂尖人才的尊重和重視;

3、對高才來講,建議放寬給更多大學的畢業生有機會來申請,甚至從QS100的本科生擴展到全日製的碩士、博士生。

第二、留才用才方面
通過各類人才計劃來港的新來港專業人士,部分由於專業限制等因素確實比較難在香港就業或創業,所以留才用才方面我們建議如下:
1. 成立一個由特首牽頭的「國際高端人才高地發展委員會」,整合政府各部門資源大力推動人才高地的建設,優化來港人才和政府溝通渠道,同時結合香港及國家的戰略需要適時調整有關政策;

2. 政府可以考慮聯合社會各界力量推出針對「新來港人才的創業扶持基金」或「國際高端人才高地發展基金」,一方面提供針對新來港人才的創業扶持,鼓勵海內外高端人才來港創業、興業;另一方面給現時各類在配合政府做人才服務的非牟利機構和社會組織提供支援;

3. 引入「人才銀行」的概念,例如利用大數據平台和AI技術進行匹配,解決人才資源和產業錯配的問題;

4. 結合國家二十屆三中全會有關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戰略要求,整合大灣區力量,吸引國際化人才。將高端人才高地延展到整個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幅員廣闊,產業多元,機遇龐大,香港可加強和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設立人才協同發展機制,到海外聯合引才,讓人才實現「生活在香港,工作在灣區」,利用灣區整體優勢匯聚多元化的國際人才;

5. 政府凝聚各界力量,打破香港有些行業的專業保護主義,增加香港對內地同其他地方專業人才專業資格的互認,給不同地方的專業人才來到香港可即刻工作;

6. 聚焦解決來港人才關心的子女配偶保障等政策,幫助新來港人才解除後顧之憂,讓他們安心安身安業;

7.有關戶籍。允許通過各類人才計劃來港的內地背景專業人士合法取得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後,可繼續保留其內地身份證,讓他們可繼續以內地居民身份投資就業,並按規定享受社保、醫保及購房、子女教育等國民待遇,同時又可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實行一國兩制下的特別戶籍安排,提高香港身份的含金量。

8.有關就業。要讓人才充分為香港所用,就要讓人才在最適合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實現人才與工作的最佳匹配,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特區政府要加快本港人才需求方面的相關調研和人才工作系統規劃,按年或者按季度公布香港行業人才需求數據,包括每個行業有哪些崗位缺乏人才、有多少個崗位空缺、哪個行業人才缺口最大等,掌握人才需求具體情況,打造優質充足的人才庫,並且均衡布局、按需供才,提升本港引才機制的效率和人才匹配度,以精准對接人才就業需求,促進人才就業。例如設立優化網上資源平臺,提供行業一站式資訊,介紹行業情況、整合職位空缺、提供求職錦囊與業內人士經驗分享;舉辦「新來港人才招聘會」、「名企面对面」等人才招聘活動,為人才與企業之間「牽線搭橋」,創造更多直接交流與選擇機會,幫助「千里馬」們找到「伯樂」;

9.有關子女教育。香港特區政府為了支持新來港人才的子女教育,建議可採取以下措施:
(1)提供全面的教育制度介紹:通過官方渠道如人才服務辦公室網站,為新來港家庭提供香港教育制度的全面介紹,包括學校類型、課程設置、入學要求等,幫助他們更好地瞭解和適應本地教育環境;
(2)優化入學程序:簡化新來港兒童的入學流程,提供一站式服務,包括學位分配、學校選擇咨詢等,確保他們能夠順利入學;
(3)增加學位供應:根據新來港家庭的需求,適時增加公營和私立學校的學位,特別是針對熱門學校和地區,確保所有新來港兒童都有機會接受教育;
(4)提供適應課程:為新來港兒童提供適應課程,幫助他們提高語言能力,熟悉香港的教育體系和文化,以便更好地融入學校生活;
(5)加強師資培訓:培訓教師以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新來港學生的需求,包括文化適應、語言支持和心理輔導;
(6)優化受養人簽證安排:對於已在港入學的未成年受養人的簽證,在一定條件下(如已在港就讀兩年)可以和主申人簽證脫鉤,若主申人因故無法續簽,但子女可轉為獨立的簽證安排繼續在港受教育,主申人可申請陪讀簽證(不可在港工作)來港陪同子女讀書;
(7)加強跨部門合作:與教育、社會福利、入境處等相關部門合作,為新來港兒童提供全面的支援服務,包括學校安置、心理健康支持等。
通過如上措施,香港特區政府可以為新來港人才的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幫助他們更快地適應新環境的同時,可讓新來港人才無後顧之憂,安心在港發展。

10.有關社會融入。香港有其獨特的歷史、語言和文化,新來港人才融入香港社會需要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特別是特區政府應牽頭關心關注新來港人才面臨的各類社會融入課題。政府除了現行為失業或就業不足的新移民設立技能和語言課程之外,亦需更進一步為新來港人才組織更多文化課程及活動,如香港文化體驗班,香港生活和工作常識講座,協助新來港人才認識香港,了解香港,融入本地社區。此外,政府應積極檢視調整現行政策,設立渠道方便建立新來港人士加入特區政府、地區組織相關管治架構,並參與社會管治,以促進新來港人士對香港的歸屬感,推進社會融合。同時可從政府角度對新來港人才進行正面宣傳,讓香港全社會瞭解並認可新來港人士為香港發展做出的貢獻,讓新來港人才可在更友善的社會環境中發展。

最後是建議政府更多關注新來港人才和本地人才融合發展的問題,融合和磨合需要時間和過程,希望全社會能夠形成引才又愛才的氛圍,讓大家真正有來到香港,就是香港人的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