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樂見《2023年施政報告》採納了本會多項人才政策建議,包括「搶人才」的同時「留人才」、擴充高才通大學名單、更新「人才清單」、放寬在港就讀留學生兼職工作限制等,本會對此表示歡迎,並表示衷心感謝!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搶人才」方面,去年《施政報告》推出的新措施,截至9月底已吸引約有160,000個申請,其中100,000宗已經獲批,已經到香港的有約60,000人。如果大家記得的話,去年《施政報告》訂下的指標是每年吸納35,000個人才,即在這方面已是超額。這證明我們的方向正確,所以會繼續做。

行政長官表示,在「搶人才」、「搶企業」方面,我們要明白,這不是一個停頓的遊戲,並非只有香港在「搶人才」、「搶企業」,全世界都在「搶人才」、「搶企業」。即是說,好比在划艇比賽,你不划,旁邊的人划,艇就會超越你,因此競爭力就是要鬥快、鬥強。在經濟活動中,有時是你輸我贏,特別是在競爭中,雖然我希望雙贏,但在過程中,如果他人走得比我們前,在多方面都較我們吸引,香港便會損失很多機遇,因此競爭是一個長期的工作,而且要確保我們的競爭力要比得上他人,這要長期做。我在第一年《施政報告》提出「搶人才」、「搶企業」時其中一個意識是急不及待的,因此用「搶」。有些人問,用上這個字眼,會給人甚麼信息?就是急不容緩,用字是故意的,讓市民更明確、更知道。我希望市民繼續知道,如果香港不搶,人才便會流失至其他地區,生意同樣會被其他地區搶去。因此,在發展方面一定具緊迫性,政府會繼續做。

今次,政府擴大了,例如在「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增加八間合資格大學,當中都是具針對性的,例如加入在酒店或休閒學科在世界排名前列的學院,甚至是應用科學或工業性的,都是配合「八大中心」的發展,特別是科技等。亦幫助一些我們希望吸引來的外地人才,當他們來到香港,我們亦鼓勵他們落地生根,所以把「先徵後退」改為「先免後徵」。因為始終如果他們成為香港人,我們都希望他們落地生根。

「搶人才」方面,第一,成立「人才服務辦公室」。上次《施政報告》提出是成立一個窗口,讓他們提出很多查詢,與我們有很多聯繫。但今次是成立實體的辦公室,會有不同同事負責推動的工作,包括照顧他們來港的需要,就學、甚至醫療,我們都會提供協助。

第二,我們會擴大「高才通」(「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的大學名單,會增加八間;亦會放寬來港簽證的地方,包括越南、老撾和尼泊爾,為香港增添更多人才,讓他們來發展不同的事業。

在決定哪些地方,例如有一些我們以前有管控措施的國家,很多時都會考慮我們曾經經歷過的問題,例如是非法入境者,會否某些地方在這方面會帶給我們一些風險?所以這些都是我們的考慮。同樣,我們會考慮在開放時的步伐會如何?是有序地開放。我們現在看到很多地方本身的發展情況很好,因此我們考慮會否導致有非法入境的風險時,風險可能因為當地已經發展得好而減低。所以我們作一個平衡點,而且我們是按部就班,今日所說的一些措施,在我們的運作過程之後總結經驗,可能會有下一步措施。但我希望給大家一個清晰的政策方向,就是我們會開拓所有的可能性。當然,東盟國家我們希望開拓、東南亞國家我們希望開拓,理由就是他們是我們最近的鄰居,包括在交通等其他方面都是較容易,我們的考慮最主要是這方面。我亦有信心在我們逐步開放時,可以確保我們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令香港有最大的競爭力、最大的得益。

我們亦會落實「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投資3,000萬元就有資格。我們希望增加多些人留下為香港發展貢獻,特別是技術職業方面的人才,所以在職專畢業的學生,如修讀指定課程可以留在香港一年嘗試找工作。他們可幫助香港整體的人力發展,亦可以吸引多些人才來香港就讀這些課程。

在培育本地人才方面,首先,我們會成立香港資訊科技學院,因為在資訊科技方面需要很多人才。我們亦會打造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任何事情沒有創科都很難有競爭、有未來,所以這方面會設立資訊科技學院。

另外是增加「學徒訓練計劃」的津貼,這個計劃會幫助到不同階層人士就某些技能增加知識和實際運作能力,具有實習性,會為他們增加津貼。還有就是跨境資歷互認,我們會與內地有關單位作商討。最後一點就是僱員再培訓津貼都會增加,讓多些人增添能力。

 

擴大高才通大學名單以擴闊吸納人才網絡

政府十月二十六日公布,由十一月一日起擴大「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計劃)的合資格大學名單,增加八間頂尖內地和海外院校至共184間,吸納更多人才來港發展。

擴大高才通大學名單以擴闊吸納人才網絡 政府十月二十六日政府發言人表示:「全球競奪人才情況仍然激烈,香港須積極和進取地招攬人才,以紓緩持續緊張的本地勞工市場,同時補充本地人才庫。為進一步擴闊網絡從而吸納各地更多人才,今年《施政報告》提出擴大高才通計劃的合資格大學名單,增強『搶人才』的力度。」 政府發言人表示:「全球競奪人才情況仍然激烈,香港須積極和進取地招攬人才,以紓緩持續緊張的本地勞工市場,同時補充本地人才庫。為進一步擴闊網絡從而吸納各地更多人才,今年《施政報告》提出擴大高才通計劃的合資格大學名單,增強『搶人才』的力度。」

現時,計劃的合資格大學名單包括最近五年在四個指定全球大學排行榜,即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Quacquarelli Symonds(QS)世界大學排名、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全球最佳大學排名,以及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位列百強的大學。

由十一月一日起,合資格大學名單將新增八間頂尖內地和海外院校,分別是: 1、過去五年在QS世界大學排名「酒店及休閒管理」範疇位列前五名專門提供酒店課程的大學/院校,分別為洛桑酒店管理學院、瑞士酒店管理大學、理諾士國際酒店管理學院、格里昂高等教育學院,以及海牙酒店管理大學;及 2、過去五年在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大學排名位列前10名而現時未在合資格大學名單中的三間內地大學,分別為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以及哈爾濱工業大學。

 

「人才服務辦公室」吸引人才落戶香港

政府發言人十月二十五日表示,實體「人才服務辦公室」將在本月三十日正式成立,全力推動政府搶人才、留人才的工作。

成立「人才服務辦公室」是行政長官今日發表的《施政報告》其中一項新措施。「人才服務辦公室」專責為來港人才提供支援、制訂人才招攬策略,以及跟進人才入境後的發展和需要等。辦公室會與不同界別的機構及持份者合作,積極吸引世界各地多元人才落戶香港,開展事業,為香港長遠發展作出貢獻。

「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為劉鎮漢。他於二○○七至二○一九年出任香港旅遊發展局總幹事,亦在商界廣泛領域擔任重要職務,為推廣香港品牌作出重要貢獻。劉鎮漢會領導辦公室做好搶人才、留人才的工作,提升香港的競爭力。

劉鎮漢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設立實體辦公室,可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支持服務,吸引更多合作夥伴舉辦多元化的在線和線下活動,以及向有意來港或剛到港的人才,提供工作及子女教育的信息,亦可讓輸入的人才互相交流溝通。他們有需要時,可直接到辦公室接受面對面查詢。辦公室日後亦會制定策略吸引人才,並主動聯繫和接觸目標人才,加強與內地和海外經貿辦的招商人才專組合作,介紹相關服務。

有關外來人才置業印花稅「先免後徵」安排

為外來人才的置業印花稅實施一個所謂「先免後徵」的安排是這樣的:合資格的外來人才在二○二三年十月二十五日或者之後購買住宅物業的時候,就可以申請暫免徵收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外來人才仍然需要繳付從價印花稅第二標準稅率的稅款。

稅務局在批准有關申請的時候,就會有一個印花稅署署長為受益人的押記,根據法例就會自動構成這個押記,稅務局會在土地註冊處註冊相關的押記證明書。

符合資格的外來人才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之後,就可以向稅務局申請免除繳付相關印花稅的法律責任,稅務局在批准有關申請的時候,就會向申請人發出一個解押證明書,亦可以在土地註冊處註冊。如果外來人才根據指定人才計劃,獲准在香港逗留的第一日起計,九年內都未能夠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就要在特定或者在特定的觸發性情況之下──觸發性情況意思是,例如他不再是實質擁有物業的人的時候──他需要在出現這樣的情況之後,30日內向稅務局繳付相關的稅款,否則就要繳交一些逾期罰款,罰款最高可以是本身稅款的10倍,是相當之重的。

放寬在港就讀留學生兼職工作限制

為增加在港留學生學習及增值機會,政府十月二十六日公布,由十一月一日起,暫免在港就讀的全日制非本地研究生參與兼職工作的限制,試行兩年。

現時,獲批准來港就讀全日制經本地評審的本地研究院課程的合資格學生會獲入境事務處(入境處)發出「不反對通知書」,容許他們從事每周不超過20小時的校內兼職、在學期內與其就讀學科相關的實習或在暑期期間工作。《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暫免有關限制,由十一月起開始實施,試行兩年。

政府發言人表示:「有關試行安排可讓這些學生就學期間有更大空間尋找工作,增進他們對在港工作的親身體驗和認識,提升他們畢業後留港發展的意欲。」

入境處會在本星期內向相關院校簡介有關安排,並於稍後經各院校向合資格學生簽發明文提述暫免安排的「不反對通知書」,使他們無須另行申請即可享有上述暫免安排。十一月一日起獲發來港就讀的簽證/進入許可的合資格學生,將會同時獲發已更新的「不反對通知書」。

如有查詢,請致電入境處熱線電話2824 6111,亦可傳真至2877 7711或電郵至enquiry@immd.gov.hk。

創科人才及其住宿設施

數碼港加速推動Web3生態圈的發展,包括推出人才培訓課程和舉辦不同主題活動,提高業界及社會對相關技術的關注等。

科技園公司在2023年年底前完成在科學園附近興建一座新的創科人才住宿設施的相關技術可行性研究。另外,預計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有限公司在2024年內在港深創科園落成第一座創科人才住宿設施。

 

此次報告中指出,近期人力短缺,制約了香港經濟復蘇的步伐。我們優化了輸入人才及勞工的機制,以解燃眉之急。這屬有時間性、非永久措施。政府重視本地勞工優先就業原則,會加強本地勞工培訓、支援和保障,釋放更多勞動力和提升勞工生產力,開創高質量就業機會。

加強培訓 推動再就業

為鼓勵潛在勞動力投入職場,我們明年初完成法例修訂,把僱員再培訓津貼的每月限額由5,800元調高近四成至8,000元。此外,僱員再培訓局(再培訓局)明年第一季試行讓僱主以「包班」形式提供職前培訓,為期兩年,首階段集中於人力嚴重短缺的行業(例如健康護理、飲食、零售、酒店服務等),提供僱員再培訓津貼、培訓後不少於一年的僱傭合約、高於市價水平的薪酬,以及為期六個月的就業跟進服務和進修培訓安排。

再培訓局會檢視其服務範圍、培訓策略及營運模式等,配合香港的經濟發展和人力培訓需要,推動全民持續進修及技能提升,明年第三季提交建議。

政府會推出為期三年的「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對象為連續三個月或以上沒有從事任何獲酬工作的40歲或以上中高齡人士。若他們連續完成六個月工作,可獲發放最高1萬元津貼,而連續完成12個月工作則再多1萬元津貼,以加大他們重投工作的誘因,可惠及6000人。

李家超表示,將積極支持職業培訓,培育本地人才,增能增值,擴大職業人才庫,提供晉升階梯,措施包括:

(i)成立香港資訊科技學院──職訓局聚焦為資訊科技界別提供職前及在職培訓,鞏固香港資訊科技能力,課程會於2024/25學年推出;

(ii)增加「學徒訓練計劃」津貼──職訓局由2024/25年度起計三年,向每位註冊學徒每月發放額外培訓津貼,亦會資助每名畢業學徒在入職後繼續參與相關行業的培訓課程,兩項資助安排時限各為36個月;

(iii)加強跨境資歷互──與內地當局合作推進兩地相互承認副學位程度學歷,包括高級文憑學歷,並以試點方式試行資歷互認工作。

成立「香港國際法律人才培訓學院」

明年內設立專門的辦公室和專家委員會,推動成立「香港國際法律人才培訓學院」,善用香港中英雙語普通法制度和國際化格局,定期舉辦法律實務課程、研討會和國際交流活動等,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人才交流,為國家提供涉外法治人才培訓,培養熟悉國際法、普通法、大陸法及國家法制等的法律人才。

 

外國在港公司人員「一簽多行」到內地

為吸引更多外國公司來港成立,便利其人員北上洽談商務,發揮香港聯通世界與內地的角色,香港註冊公司的外國人員可在港向中國簽證申請服務中心申請兩年或以上的「一簽多行」簽證到內地,並會獲加快處理。

 

「青年興 則香港興」,青年是香港的未來。我們會用好香港的教育優勢助青年發展,孕育青年的未來,同時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發揚傳統學術教育同時,大力提升職業專才教育地位,培養有認受性的高水平專業技術人才,建設教育高地、人才高地。

建設國際專上教育樞紐

香港專上教育高度國際化和多元化,是唯一擁有五所世界百強大學的城市。我們將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讓香港學生更獲益,更有國際視野,專上教育有更專業和優秀的擴展空間和生命力,進一步提升香港國際城市地位,把香港專上教育提到更高台階,措施包括:

(i)擴大政府資助專上院校非本地學生限額──2024/25學年起,政府資助的專上院校非本地學生限額將提升一倍至40%,專上院校可因應本身條件,循序漸進吸引更多外國尤其是「一帶一路」國家和內地學生來港升學,以高質量教學和配套,讓專上院校擴容提質;

(ii)擴大獎學金計劃──上學年,來自「一帶一路」國家學生並受惠於政府的「一帶一路獎學金」和教資會資助大學的不同獎學金計劃的總人數約2500人。我們會向「政府獎學基金」額外注資10億元,2024/25學年起增加「一帶一路獎學金」的名額五成;並會逐步增加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名額,由每學年300個提升三分之一至400個,吸引更多傑出人才來港就學及進行研究。我們亦會持續推行「香港卓越獎學金計劃」,每年資助100名優秀本地學生升讀境外知名大學,擴闊本地學生的環球視野;

(iii)增加宿位──教資會資助大學將繼續推展多項宿舍項目,目標在2027年之前增加合共約13 500個宿位,照顧包括新增學生的需求;

(iv)支持自資專上院校提升校舍──明年推出新一輪批地計劃及開辦課程貸款計劃,以支持自資專上院校發展及改善校舍,支援更多教學活動;

(v)增加在港留學生學習及增值機會──11月起,暫免在港就讀的全日制非本地研究生參與兼職工作的限制,增進他們對在港工作的體驗和認識,提升畢業後留港發展的意欲。安排將試行兩年,受惠學生超過35 000人;(vi)提倡多元文化學習體驗──2023/24學年起,教資會會向「內地與環球連繫及學習體驗資助計劃」額外注資1億元,鼓勵資助大學提供更多境外交流及學習機會,提倡多元共融的國際化學習環境;

(vii)推進「北部都會區」專上教育建設──致力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鼓勵專上院校與中外知名院校加強合作,通過區內共享資源和產業聯動提升協同效應。

發展應用科學大學

政府會推動成立應用科學大學,大力提升職業專才教育獲得大學學位地位,為有志在專業技術發展的青年建立康莊大道,達到行行出狀元的目標。應用科學大學會與專業技術業界緊密合作,在課程內融入豐富的實習和職場學習機會。

加強栽培學生的應用能力。政府會聯同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參考國際經驗,訂立成為應用科學大學的條件,涵蓋收生、課程、認可、就職銜接及業界參與等。我們會提供財政和配套支援,包括優先考慮將應用科學大學的合資格課程納入「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提供額外資助,鼓勵院校開辦與專業技術有關的應用學位課程及加大報讀誘因,以支持合適的自資院校發展成為應用科學大學。此外,我們會預留啟動資金,支援有潛質的專上院校成立「應用科學大學聯盟」,實行聯動推廣,以提升職業專才教育在社會、家長和學生心目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