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人才競賽,香港莫甘於人後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日前在報章專訪中提及,香港面對產業不清晰、政府不夠有作為及人才不夠多的3個發展瓶頸,筆者對此甚為贊同。正如特首所說,人才是最大問題,鄙人愚見認為這3個問題之間環環相扣,其實香港仍有不少潛力產業有待開發,奈何缺乏養分和政策引導支持。在國家賦予香港的戰略定位中,除了鞏固4個傳統中心外,就是要做好國際航空樞紐、國際創新科技、區域知識產權貿易及中外文化藝術交流4個中心的新興地位。「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要建設好這4個中心,離不開人才庫的支撐。特區政府應在盡力維繫本地成熟行業競爭力的同時,一方面加大力度引入新產業所需人才,另一方面為人才提供更多經濟、民生便利,盡量滿足國際人才的生活需求。
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9月底提出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體現人才作為社會資源及核心發展動力的重要性。但周邊地區及國家都開始出台各項人才措施之際,香港卻予人「眾人皆醒我獨醉」之感。就以近期例子來說,目前本港如電子消費券、現金發放計劃等各項福利措施,對所有非本港永久居民的外來人才「過門不入」,難免會讓這些群體感到不被重視,長遠他們對留港奉獻及工作的熱誠只會逐漸消退。在人才爭奪日漸激烈的今天,政府應盡可能為人才酌情提供住屋、醫療及子女教育方面的補貼措施,縮小來港人才的疏離感,讓他們安心留港、全心奉獻。長遠來講,政府在引進人才的整體規劃工作上並不輕鬆,需做好幾手準備,在致力解決本港深層次問題的同時,從粵港澳大灣區及國家5年規劃的整體視角,看待香港的人才規劃,做好國家與國際之間的窗口,以大灣區和國家發展的機遇為招徠,吸引人才在港落戶、工作,增強大灣區整體人才流動。執筆之際,恰逢新一屆立法會議員宣誓就任。一年之間,本港政治生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政治建設或社會發展,均進入前所未有的新階段。篇幅所限,筆者日後再行闡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年講話中說「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望有志從政之士自勉:在新形勢下,特區政府及從政者皆肩負着人心回歸的重大任務,能否解決房屋、貧窮等深層次問題,將決定香港能否扮演好其在國家整體戰略佈局中的角色。祈願特區政府勵精圖治,緊跟國際與周邊地區形勢變化,吸引國際精英,挽留本地人才,為香港長遠發展注入動力。
(作者:劉國熙,香港優才及專才協會理事、政策研究中心副總監)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