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不少香港傳統的中秋習俗已經轉變,甚至消失在歷史當中……佳節之際,就讓協會君帶你來了解更多香港傳統中秋的習俗吧!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中秋節也有許多別稱:“八月節”、“八月半”等,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
在中秋節,我們傳統習俗便是賞月、吃月餅、猜燈謎了,然而,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並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那麼香港的中秋又有哪些習俗呢?

 

「中秋賞月食月餅」
中秋賞月吃月餅是中國傳統習俗,是人們團聚、康樂和幸福的祈願。在香港,人們亦是以月寄情,以月餅相贈慶賀佳節。然而,今年香港的中秋可能迎來「三旋共舞賀佳節」的氣象奇景,因而中秋能否賞月還要看天公是否作美。

 

「手造燈籠」
玩燈籠是中秋節時小孩的活動,不過對從前貧苦大眾的小孩來說,在紙紮舖買一個紙燈籠也是十分奢侈的事情,所以他們常常會廢物利用,利用手邊擁有的物品自製特色燈籠,而這些也成為了那個時代的香港特色。而香港亦有“煲蠟”習俗,是指中秋迎月時,用容器,如:月餅盒、水樽等盛著大量高溫液態蠟作玩耍的行為,但是因為安全和環境問題,已經被禁止,成為了不少人不能磨滅的記憶。

 

「樹中秋」
在廣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進行樹中秋活動,「樹」亦作「豎」,即將燈綵高豎起來之意。小孩子們在家長協助下用竹紙紮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於高桿上,高技起來,彩光閃耀,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們多互相比賽,看誰豎得高,豎得多,燈綵最精巧。

 

「大坑舞火龍」
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從每年農曆八月十四晚起,銅鑼灣大坑地區就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這火龍長達70多米,用珍珠草紮成32節的龍身,插滿了長壽香。盛會之夜,這個區的大街小巷,一條條蜿蜒起伏的火龍在燈光與龍鼓音樂下歡騰起舞,很是熱鬧。關於香港中秋舞火龍的起源還有過一段傳說:很早以前,大坑區在一次風災襲擊後,出現了一條蟒蛇,四處作惡,村民們四出搜捕,終於把它擊斃。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飛。數天后,大坑便發生瘟疫。這時,村中父老忽獲菩薩託夢,說是只要在中秋佳節舞動火龍,便可將瘟疫驅除。事有巧合,此舉竟然奏效。從此,舞火龍就流傳至今。不管這傳說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國是龍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節舞火龍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這是值得珍視的。如今大坑區的舞火龍活動規模頗大,除總教練、教練、總指揮及指揮外,安全組等等。輪番舞龍者達三萬多人。

 

2016大坑舞火龍時間
日期:2016年9月14至16日
時間:晚上約8:15至10:30(9月14及15日)
           晚上約8:15至10:00(9月16日)
地點:銅鑼灣大坑(最佳觀賞地點:浣紗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