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偉傑:偉哉曠達士 傑閣入風雲
他是老師,也是醫生。教書育人、醫者仁心,香港優專協會生物醫療行業委員會副會長明偉傑帶著「志願之心」,創造著人生多元的可能性。
他是老師,也是醫生。教書育人、醫者仁心,香港優專協會生物醫療行業委員會副會長明偉傑帶著「志願之心」,創造著人生多元的可能性。
Q1: 您是因爲怎樣的契機加入協會?
有一次的機遇,認識了來自香港優才及專才協會的朋友,一起參加了一個活動。第一次瞭解到協會,協會有一個群體叫做優專之友,由香港本地專業人士組成,是協會推動廣大優專才融入香港、紮根服務香港的引路人。我認爲和我的理念相近,所以就作為優專之友,加入協會。
Q2: 您爲什麼選擇去內地讀醫?
18歲那年,第一次去到廣州。我發現廣州的飲食、語言都和香港相近,融入沒有障礙。但感受到廣州和香港的不同之處在於發展速度,廣州的發展正值是高速期。即將高中畢業的我,産生了一個想法,希望到更有活力的內地讀書。我的想法得到父母的支持。按照暨南大學內地面向港澳招生的相關政策,我考入暨南大學國際學院臨床醫學(全英教學) 專業,成爲一名醫學生。
Q3: 在內地的學習經歷和感受是怎樣的?
暨南大學醫學學科在世界同類學科中是頂尖水平,而且用英語教學,同學來自世界各地,括包美國、法國、澳洲、內地等,大大開闊了自己的視野及眼界,內地同學讀書勤奮,我也在內地同學身上學習了很多。在內地讀書期間,我發現就算是我們國家,南方與北方的風俗都有很大差異,更有趣的是,學校還有許多印度學生,能體驗了很多不一樣的文化。
大五時擔任全國學聯副主席,接觸了更多不同的人、事和物,讓我更瞭解內地和世界。如果不是回內地讀書,或許就會在香港工作,做個普通醫生,不會考慮去其他地方進一步學習,不願意離開舒適的環境。別人都說去內地是縮窄了視野,其實不然,我認為到內地學習為我打開一個通往世界的大門,讓我能夠有一個不一樣的學習經歷。
Q4: 您後來在學業上又有哪些深造?
本科畢業後,我先後攻讀了香港大學的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哈佛大學醫學碩士學位、暨南大學的醫學博士學位。隨後,又在牛津大學和哈佛大學從事博士後工作。2018年,我放弃海外職位,起程回國工作。
O5: 您現在在從事什麼工作?
攻讀完英國牛津大學醫學博士後和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後後,懷著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我毅然放弃海外職位,回國投入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去。因爲祖國培養了我,我希望能報效幷服務祖國。
作爲一名臨床醫生,我覺得自己的責任不僅僅是要治療好自己的病人,還要盡自己所能將醫學知識和醫學人文精神傳承給下一代。我回到母校暨南大學,任教於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系,希望可以將這份精神薪火相傳,這也促使我帶領學生在疫情之初成立志願者隊,在疫情科普一綫,爲大衆傳播正確的醫學知識。
同時,我以香港青年創客身份成立了初創公司,帶領團隊將OCT技術應用在生殖醫學上。因爲祖國培養了我,所以我希望能生産出全球領先的中國醫療器械。現在,我帶著多年在國內外的經驗,回到香港發展,在香港城市大學傳染病及公共衛生學系擔任助理教授及碩士課程主任,負責創建亞洲一流的流行病及公共衛生碩士課程。
Q6: 您當時也參與了疫情防控的工作,期間有沒有讓您印象深刻的事情?
其實我也只是一個普通人,回想起當時剛開始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其實我幷沒有想的太多,只是想到了自己是一個醫生,也是一個公衛人,而這些都是我應該去做的。在2020年2月,疫情發生之初,我找來了許多暨南學子們,和他們一起成立志願者團隊,和他們一起站在疫情科普一綫上,盡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做這些事而已。那些戰鬥在抗疫一綫的醫護人員,這些最美逆行者才是最值得我們的敬佩。我們要勇于承擔起一個合格的公衛人的責任,這也是我經常對學生們說的,而我自己也在用實際的行動來做著一個爲人師表的範例。
2021年6月我作為暨南大學赴南沙抗疫志願隊帶隊老師赴南沙協助抗疫。我認為「這裏是戰場也是課堂」,因此我在南沙區疾控中心二樓會議室裏開設臨時課堂講述「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聯動機制應該如何構建?」,緊密結合本次疫情防控行動,爲志願者學生們講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新發傳染性疾病預警機制的相關內容。我們支援南沙區疾控中心的志願者隊伍,以公共衛生專業的學生爲主,雖然有扎實的專業基礎,但一綫抗疫還是第一次。因此,我希望通過自己的課堂幫助學生不斷鞏固專業知識,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提升在疫情防控實戰中的專業素養與工作質量。
「志願工作不止、教學工作不落,這裏是戰場也是課堂。希望學生們能發揮專業優勢,高質量高水平高效率完成本次工作,爲打贏疫情防控戰不斷努力!」在這次疫情中,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覺得這個就是我們公共衛生學科的初衷,所以我希望在未來的研究當中,我們衛生服務的政策能够推廣到全世界,爲我們全球的人民服務。
2020年10月,經黨中央批准,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授予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願服務先進個人」稱號。這份榮譽,更加堅定了我從事公共衛生教研工作的决心。
Q7: 您會如何向香港青年推薦粵港澳大灣區?
人生沒有固定答案,最重要的是你想做甚麽,不應受到地域的限制,無論身處香港、內地、歐美,年輕人都應該多嘗試新事物,每個地方都有優勢、劣勢,需要綜合考慮。對年輕人而言,目前歐美不是發展首選。我認為大灣區包括11個城市,結合這些城市的優勢互補,將是年輕人創業的好機遇。廣州有政府的資助,作爲生産基地非常適合;深圳則是科研人員聚集地,是科創領先城市,政府對港青創業也重點扶持。而在香港,我的團隊會與美國分公司一起創造世界品牌產品。未來面對全球競爭,年輕人要更多嘗試,學會利用自己的優勢、地理環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對我而言,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必定會成就他一生的事業。